首页|学校概况|机构设置|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招聘|招生就业|文化江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贫寒学子心头的一缕阳光——访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李水明
时间:2013-06-21

李水明在学生资助政策咨询台工作。

江中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蔡秋萍、陈思勰)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在学校里,总有一些人,承受着比普通学子更大的压力,他们有的家境贫寒,无心学习,有的家中突遭变故,学业难继。家庭的原因可能导致他们内心承受莫大的苦楚,因此失去自信甚至失去继续学业的机会。但是,相信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渴望自强的。江西中医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便是照射进贫寒学子心中的一缕阳光。而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的李水明老师,更是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服务江中的贫寒学子。

李水明,自03年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西中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助学贷款办公室、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工作,一直从事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服务工作。随着国家、社会、学校对学生资助工作力度的逐年增大,资助服务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个性化日益凸显,他的学生资助服务工作也精彩纷呈。

主要工作

“奖、勤、助、贷、免”是学生资助服务工作的一个总体概括,李水明主要负责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国家助学金、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的评选、发放,勤工助学及新长城江中自强社工作的开展等。目前,学校的各项资助项目比例较大,如: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占在校生25%左右,国家助学金占在校生20%左右、学费减免占在校生10%左右、困难补助占在校生20%左右。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也有260余个,每月工资200到390元不等,在全省高校勤工助学工资中处于中上水平,以上资助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办虽然只有两名专职人员,但是两位老师依然兢兢业业,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从不抱怨工作的辛苦和烦琐。李老师说:“夯实基础,抓住重点,统筹安排是我们资助办工作的核心。每年9月新生入学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必须经过调查、审核、摸底才能确保认定工作做细、做实、做全;而资助项目本身的重点,像是国家助学金等,资助量大,面广,另外还要抓资助对象的重点,如因贫自卑,不善言辞,不被了解者,天灾人祸受害者,家人突发变故者;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专业、兴趣爱好及开学时间适时给予不同的资助项目,使各项资助服务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确保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应有的资助,不能有‘漏网之鱼'”。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正确领导下,我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2012年李水明老师从省教育厅捧回了两块沉甸甸的奖牌:代表集体的“江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和颁给个人的“江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仅有物质资助就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吗?这是不够的。“他们急需一个锻炼的平台”,李老师脱口而出。前年,李老师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帮助下,在我校成立了第一个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互助团体——新长城江西中医学院自强社。该社团旨在为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与社会搭建互动平台,为实现学生成长成才梦想提供关爱之翅,为传递社会关爱提供种子选手,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该社团在李老师指导下通过创业项目、培训项目、人格教育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如邀请全省知名礼仪专家杨颖教授作了《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职业素养》等讲座,该社团举办了以“自强,自立,我的选择”为主题的演讲赛;开展了“爱心宿舍”等活动,将募捐来的衣物捐赠给了湾里区慈善分会,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了成长成才的机会。

资助感悟

十年如一日,李水明老师的工作是繁琐而艰辛的,但是他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考大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家境贫寒的学生指望通过“鲤鱼跃龙门”的形式改变家境,过早的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让他们拥有了强悍的内心,虽然这些学生现在可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但是他们也拥有者和所有青少年一样的潜力。相信在社会的关爱下,他们可以树立自信,找到自己的舞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是党和政府的责任,着力点主要落到教育的公平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党和政府就提出的—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辍学也体现学生资助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情感升华

投入全身心去做一项工作总会产生深厚的情感,学生资助服务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不但要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要使他们拥有更好的精神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李老师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却是心理问题的“重灾区”。为了更有效地做好学生资助服务工作,李老师自学心理学,通过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证书考试,每周一的晚上在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解除心理困惑。让李老师记忆犹新的是:“三、四年前的一个凌晨,徐同学拔通了我的电话,当天上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但他心理万分焦虑,我用认知疗法展开应急措施,有效的缓解了他的情绪。后来考研成绩出来,他刚好过线,研究生毕业后在一所医院找到了称心的工作,逢年过节都会收到他的短信或电话,甚感欣慰!当我把这个案例与刘红宁书记分享时,他说了一句让我倍受鼓舞的话‘只要你为学生付出了,他们一定会在心灵深处记得你'”。因为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敏感,不愿与人交往,李老师开设了《人际关系心理学》的选修课,因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贴近生活的案例故事,赢得了大批学生的青睐。

2012年5月份,在那个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我校筹办了一个活动,是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典型事迹作展板,李水明老师作为一个在资助办工作多年的老师,他在前言部分饱含深情地写到:“他们或是地域原因,家境贫寒;或是父母年迈,举步维艰;或是兄妹较多,生活拮据;或是家人患疾,堕入困境……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群体: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随着国家、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年增大,学校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理念逐渐深化,一批身残志坚,逆境成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在学校俏然形成。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确实秉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神,堪称江中学子典范。今天我们刊出以下八名优秀学生典型(附本人格言),意在希望有更多的江中学子以其为楷模,以校训:‘惟学、惟人、求强、求精’为准绳,以江中人独有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映照自己的心灵,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李老师就是这么一位将自己的思想、生活、情感深深地溶入贫寒学子资助服务工作中的普通人,他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伴,他更充实,更快乐。我们期盼他和他的学生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责任编辑:周小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