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奋力谱写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建设新篇章
——在第三届教代会暨第三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党委副书记、校长 朱卫丰
(2024年4月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及“十四五”总体规划目标部署,牢记嘱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学校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再上新台阶。努力开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的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了江中医的智慧和力量。
一年来,我们坚持强化党的领导,凝心铸魂,党建思政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是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学校扎实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等主题学习宣传,学校党委年度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和党委专题学习会35次。持续开展党建“双创”工作,擦亮“红土地上满天星”“红色杏林”“赣药先锋”党建品牌。持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高质量开展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完成党员发展计划639个。认真做好省属高校综合考核工作,扎实推进学校二级单位综合考核。2023年,获评4个全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人获评“新时代赣鄱先锋”。
二是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深入。健全红色文化育人机制,创建一批“红色班级”,开展系列红色文化活动。获批江西省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2个思想政治工作试点项目。1项案例获2023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2个项目入选2023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门课程获江西省高校“最美思政课”。建立完善意识形态制度,加强网络阵地管理,全年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会议10余次,切实加强风险研判。学校连续3年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中获评“A级”。学校外宣工作位列2023年全省高校综合排名和专项评估第1名。
三是主题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构建“六学”体系,推动理论学习严标准、细安排;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领衔14个调研课题,形成41项调研成果,提出64条工作改进措施,推动调查研究精谋划、出实招;积极推进“五大提升”项目共计12项任务,切实推动解决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组织力量集中攻坚,扎实开展整改整治,135项校院两级整改问题清单全部完成,切实解决了湾里校区“停车难”、抚生校区学生宿舍空调“安装难”等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有关工作先后3次被《人民日报》、2次被“中央主题教育官网”报道,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江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刊载报道。学校主题教育开展成效在省委主题教育第十一巡回指导组终期评估中名列前茅。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召开相关会议研判分析新形势新任务。修订《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落实措施》等相关制度,推动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落细。深入开展“3·23”警示教育,健全完善廉政档案1828份,实现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和辅导员政治谈话、监督谈话全覆盖。对6个基层党组织开展校内常规巡察,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监督,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全年处置信访举报33件,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8人次。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履职能力。
五是干部队伍建设稳步加强。制定修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等6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提升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和选任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信息化建设,强化组织员队伍建设。开展年轻干部摸底调研,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推进干部轮岗交流。2023年,选任处级干部23名、科级干部84名,交流18名处级干部、30名科级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
六是统战群团工作不断优化。修订完善民族宗教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深入开展专题教育,构建“1235”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全面推动“青年大学习”全覆盖,修订《学生会章程》,建立“三抓一防”社团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
七是省委巡视整改工作扎实推进。学校党委坚决扛起巡视整改主体责任,第一时间成立巡视整改领导小组,建立推进、督查工作机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坚决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完成省委书记点评事项、选人用人专项检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和省委第二轮、第三轮巡视发现高校普遍性问题自查自纠工作。截至12月31日,围绕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制定的333条整改措施,已完成328条。
一年来,我们坚持一流目标引领,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是学校影响力持续提升。我校连续第50年参与国家援外医疗工作,附属医院徐杰医生获评“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参加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一年来,省领导尹弘、叶建春、马森述、李红军、孙洪山、夏文勇、史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余艳红、王志勇、秦怀金、黄璐琦等20余位省部级领导先后莅临学校考察或对学校相关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并给予充分肯定。2023年,学校软科排名在全国医药类高校中较2022年上升4位,全国排名较2022年上升11位。我校办学成绩先后6次被《人民日报》刊发,先后200余次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教育部官微、江西日报等4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获社会广泛赞誉;学校联合新华社首次面向海外开展中医香疗主题直播,累计浏览量突破百万。学校入选“首批全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并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二是全面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学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高质量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各项工作。一年来,召开20余次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完成1166项材料审核及上传,修订60余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开展4轮全校范围专项督查。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
三是科研实力显著提高。科技创新平台实现新突破。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为“经典名方与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中药制造工艺与装备国家技术创新技术中心培育平台顺利通过验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新成果。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高品质中药绿色智能干燥成型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获批立项,获批经费5793.65万元,实现我校“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突破。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获批经费1248.56万元。有组织科研取得新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再次突破50项大关,立项数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排名第7,创我校历史第2高位,其中青年项目立项数创历史新高。教职工全年发表高水平论文1015篇,出版论著7部,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30项(含国际发明专利1项)。科研奖励取得新成绩。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学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西省仅2项),实现我校该类奖项历史突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获奖总数位居全省高校第5。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行业学会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江西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实现我校该奖项的突破。制定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1项中医药国际化标准提前进入ISO/TC249委员会草案编撰阶段,1项国际标准纳入ISO预研项目。
四是学科建设稳步推进。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个学科上榜“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上榜数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排名第2。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5‰。3位教师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爱思唯尔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榜单)。6个学科获批“十四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创造性实施学科特区建设,打造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药学(新药创制方向)特区。
五是高层次人才引育卓有成效。国医大师皮持衡教授当选“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刘红宁教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中医药高校唯一)。杨明教授获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省仅3人),学校连续4年实现了国家级人才突破。中药制药教学教师团队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新增江西省“双千计划”4人、青年岐黄学者4人、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青年领军人才1人、年度引进博士研究生45人。
六是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斐然。坚持“以本为本”,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月、教学标兵遴选、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活动,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严把招生“入口关”和就业“出口关”,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加强岐黄国医书院建设,进一步完善“三式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及推广。坚持中医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齐头并进,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打造精品培训项目。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创新招生宣传模式,狠抓“观念转变”“访企拓岗”“就业帮扶”重要环节,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23年,学校申报的《德术一体、潜明合予:中医内科专硕人才“三式融通”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学校连续四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新增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省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数位列全省高校第3。获批2个新专业,获批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数榜”中,学校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第1。
七是立德树人成效全面提升。制定《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深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获批全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新增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年来,我校先后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和全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青囊益站”服务队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我校学生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76项,其中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总决赛中获1金、2银、3铜;首次在国际中医药学会举办的中华医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实现一等奖零的突破;在全国各项体育赛事中荣获24金和8个一等奖。2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名学生获评全省高校“最美大学生”;4名2023届毕业生招录为江西省选调生。学生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排名较上年度上升5位。3名优秀学子挺身而出、“施针救人”的事迹受到《人民日报》、中新社等媒体广泛报道。
一年来,我们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精准服务,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推动全省中医药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建设,积极参与我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全面助力赣江新区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助力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项目成功在赣江新区立项。持续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建设,积极参与江西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考核评价。牵头组建江西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医药),成为我省医药产业链布局建设的唯一一个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牵头制定《江西省打造中医药治未病传承创新发展新高地实施方案》,并在全省印发。牵头成立全国智慧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助力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新样板、新标杆。
二是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助力我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学校开发或二次开发的年销售额过亿元的金水宝、江中健胃消食片、参灵草等产品,强力拉动江西经济增长。与7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签约横向课题合同131项,合同经费超3400万元。加强与华润江中、古香今韵的合作,持续推进中药精油关键技术与中医香疗健康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开发了30余种中医香疗健康产品及日化用品,服务企业50余家,孵化企业20余家;实现新增产值约8000万元,新增利润超1亿元。助力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助力“三子一壳、一草、一皮”全产业链质量提升。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驻古桥村工作队年度考核等次为“好”,附属医院帮扶西元村乡村振兴事迹入选首届江西新时代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所在党支部获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学校在2023年公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报告》中,以1.44亿元入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前50强”,成为全省高校和全国中医药院校唯一上榜的高校。
三是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附属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全国第24名(全国568所三级中医综合医院参与考核),进入“A+”行列(全国最高等级)。顺利通过“三甲”复评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一院三区”建设快速推进,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强化,中医优势病种建设项目取得积极进展,8个省级重点专科通过验收,2个专科纳入国家中医优势病种项目建设。医院2023年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35.6%,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获批国家中医康复中心(我省唯一入选),新增8个省中医医疗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妇科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省“五四青年集体”。第二附属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复评审,全年总收入同比增长超15.09%,医疗服务竞争力稳步提升。
四是智库咨政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学校年度信息报送综合排名位列全省高校第4,报送的专报先后9次获省领导批示。牵头制定《江西省打造中医药治未病传承创新发展新高地实施方案》,并在全省印发。1个研究项目获批省发改委和省社科联重点项目,1个研究项目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五是开放办学格局持续扩大。持续推进高水平高质量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逐步构建了以印尼为核心的东南亚国家本科教育、以葡萄牙为核心的欧洲国家研究生教育、以澳大利亚为核心的短期培训教育新格局,建成了一支素质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的国际学生导师队伍。招录本硕博中医药学类国际学生38人。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单位、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中外导师联合培养项目。持续推进中医药国际交流服务。成功承办(协办)2023年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中医药振兴发展合作会议、中葡传统中医药论坛等高水平国际国内会议。与突尼斯共建“突尼斯-中国中医中心”并揭牌运行;与保加利亚乌尼医院签订共建中医药诊疗中心协议并举办中医药文化活动,积极推动我省中医药“走出去”。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立项经费近60万元;获批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和江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各1项。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师生,内部治理民生保障取得新提升
一是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强化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绩效。持续强化审计工作,开展对6位处级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和汇中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完成184个工程项目审计、4项重点工程结算审计,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加强公务接待、公车和办公用房管理。持续加强校友工作和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持续优化房产资源,创新科研采购模式,建立全省首个“科研试剂耗材采购管理平台”。打造信息化管理综合平台和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2022年省直单位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排名“首位”。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三级监管模式系统,大力推进综合楼(大学生活动中心)、留学生公寓、学生宿舍等项目建设,有序完成315套人才公寓交付。持续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档案数字化建设,持续推进图书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本年度获批省数字档案室创建试点项目和全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荣获“江西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连续3年获评“全国政府采购先进高校”。
二是办好师生“微小事”,推进民生“大实事”。建立办好民生实事制度,制定《办好民生实事工作方案》《2023年民生实事安排方案》,切实办好校院两级共计136项民生实事。完善“接诉即办”制度,全年处理群众信访172件且办结率100%。开展“校园停车难”专项整治,在湾里校区的南、北2个校区新增机动车停车位700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6000余个,有效解决校园停车难问题。办好“抚生校区学生宿舍空调安装”专项民生工程,彻底解决抚生校区学生宿舍无法安装空调的问题,惠及3000余名师生。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做好公共卫生教育和健康服务工作。加强基础民生保障,实现困难生资助全覆盖。加强关工委建设,完善离退休干部动态管理台账并做好服务工作。推进“健康江中”建设,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离不开各位代表建言献策、履职尽责,更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同舟共济、辛勤耕耘、不懈奋斗!在此,我真诚地向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比如,在达成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的目标上,重大突破性成果还不够多;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解决瓶颈问题的力度还不够大;在破解中医药国际化“难点堵点”上,超常规的举措和力度还不够多。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同心同德,接续奋斗,才能不断实现新突破,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报告一下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建校65周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的攻坚之年。
202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部署,锚定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一二三五”目标任务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五个一流”建设,奋力谱写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建设新篇章,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贡献江中医的智慧和力量。
一、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学校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大抓整改整治为契机,以大抓落实的实绩实效,不断增强学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一是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从严抓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政治训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化政治监督,常态化开展校内巡察工作,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是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扎实推进党建“双创”工作,拓展“双融双育”活动成果。从严抓实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监督管理,选优配强干部队伍。严格党员发展和日常教育管理,抓好各附属医院党建“七个全覆盖”重点任务的落实。
四是持续加强宣传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着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新中国成立75周年、学校建校65周年等重大主题,强化正面宣传,努力讲好江中医故事。持续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打造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品牌,建好“家门口”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抓好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持续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阵地管理,坚决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五是持续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牢牢把住统一战线工作的政治方向,全面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和理论研究,探索留学归国人员工作新机制。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学生会与学生社团的规范化管理,推进“江中青年”网络思政育人品牌建设,深化实施“青马工程”,健全完善“三下乡”“返家乡”等实践育人机制。
六是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严的纪律、实的作风、廉的操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党的纪律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加强对“一把手”和二级单位领导班子监督,坚持处级干部谈心谈话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紧盯招标采购、人事招聘、科研经费管理、招生就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多途径强化监督检查。持续抓好师德师风、医德医风等专项督查、医疗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坚决纠治“四风”,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推进勤廉学校建设,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营造浓郁校园勤廉文化。加强纪检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专兼职纪检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
七是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推动解决问题,持续改进作风、夯实基础、抓好落实,着力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八是持续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入推进巡视整改工作,即时掌握整改进度,不断完善整改台账,全面做好巡视“回头看”工作。持续巩固整改成效,对已经整改完成的问题,督促持续深化整改成效,强化巡视成果综合运用;紧盯未完成整改的问题,协同推进、合力攻坚,确保整改到位。持续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聚焦问题提升整改质效,切实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以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上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推进一流的教育教学体系、一流的学科科研服务体系、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一流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五个一流”建设,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一流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一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工程,强化五育并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扎实做好审核评估的“后半篇文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推进新专业申报,推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验收。全面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严把教材建设、教材选用政治关、科学关。完善教学基地建设标准和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优化教学基地结构,进一步推进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加强教学质量全过程实时监测管理。
二是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统筹规划学位点申报与评估,提升学位点建设水平,力争获批新学位授权点和学位类别。持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加大“中医专硕培养改革”教学成果奖的推广,完善“三式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并持续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践。巩固和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全面提升生源质量。统筹做好研究生毕业就业工作,不断推进研究生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三是全面提升继续教育水平。稳步提升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发展规模,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办学。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继续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建设高水平模块化培训课程,贯彻“量质提升”规划,做强做优“西学中”培训项目,大力拓展经方、中医适宜技术等项目培训市场。
四是全面优化招生就业工作。稳定招生规模,科学编制招生计划,优化生源结构。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招生咨询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就业工作体系化建设创新试验区建设,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提升“就业思政”“访企拓岗”“就业帮扶”等工作实效,努力实现2024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五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完善产学研结合培养“三型”人才模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力推动思创、专创、科创、产创、劳创融合。加强校级产业学院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产业学院。深化与赣江新区政府合作办学,提升“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成效。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一流的学科科研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着力加强一流学科建设。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需求,及时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深入推进中药学(新药创制方向)特区建设,积极探索学科特区发展新模式和新机制,努力在大项目、大奖项、大人才等方面寻求突破。推动数据共建共治共享和常态化管理,组织开展“学科问诊”活动,加快推进省一流学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定期开展绩效评价,有序推进学科建设预算管理。凝心聚力做好教育部第六轮学科评估备战工作,推动学科内涵发展。
二是着力加强科研创新工作。以全力推进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申报为抓手,力争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上实现新突破,提升我校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科研综合实力。大力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全力打赢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保卫战。建立健全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不断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积极推动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开展有组织科技攻关,研发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持续加强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及科研诚信教育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生态。
三是着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助力中医药领域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持续服务中医药强省建设和我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樟树“中国药都”建设。围绕中药新药、智能装备制造、中医香疗、中药新兽药等核心领域,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于地方发展,服务我省中医药产业集群能级提升。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深入推进与省内外各地政企开展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医药食疗产品开发、中医药文化产业等方面合作交流,推动地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继续做好热敏灸技术研发工作,持续完善热敏灸产业链。持续深入做好铜鼓县古桥村、万安县西元村驻村帮扶工作。
四是着力提升智库建设水平。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开展中医药“四链”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争取产出有分量的决策咨询类成果。持续推进在研项目,协助开展杏林文化建设相关工作,推动南城获批省级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与上级相关单位交流与合作,加强智库研究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智库研究基地建设和影响力。
五是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丰富“红色杏林”党建品牌内涵,持续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巩固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成果。高效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突尼斯中国中医中心和国家中医康复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完工、西湖院区全面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临床干部梯队建设和临床教学管理人员班子建设,做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大力推进附属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全方位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医教协同,强化住院医师规培管理,深入推进“院院合一”。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做好三级中医医院评审、住培基地评估整改工作。构建中医护理质控体系,提升药事管理服务水平,做大做强院内制剂,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做好援外援疆、对口帮扶等工作。深化内涵建设,办好建院70周年院庆活动,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馆、中药炮制技术展示馆、热敏灸文化馆建设,加强中医药科普及文化宣传。着力加强第二附属医院建设,健全完善治理制度,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凝练和打造医院中医药特色。
(三)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推进一流的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着力实施“铸魂立德”工程。引导广大教师胸怀“国之大者”,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培养更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严的基调和态势。持续做好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开展学校第二届“师德标兵”遴选表彰,继续办好“知行合一”师德培训班,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是着力实施高层次人才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博士人才“倍增”计划,持续扩大专任教师总量。实施“凤凰英才”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人才引育,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托举力度,力争再次实现国家级人才突破。实施“强师计划”,提升教师国际化发展及教育教学能力。实施辅导员素质能力“强基提质”行动,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
三是着力实施人才管理服务提升工程。健全聘用引进、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管理制度,优化提升教师管理效能。实施“双栖优聘”,强化“人才特区”建设,开展学校第五轮事业单位和第三轮绩效岗位设置与聘任,提升“能上能下”的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分类评价,激发二级部门和教职工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四)坚持开放合作交流,持续推进一流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建设
一是全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教育。调整优化留学生培养结构,优化本科教育,保障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完善国际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全英文教学课程体系。加大国际教育转型发展力度,推进境外办学项目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拓展。深化与保加利亚、澳大利亚等国合作,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短期培训项目。积极开展“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孔子学院夏(冬)令营活动、中韩医药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申报对外培训项目,推进汉语及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及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留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二是持续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海外平台建设为依托,推动中医药国际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播。持续推动中医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办好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积极争取专项招生计划,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外导师库,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中外导师联合培养,形成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一体推进的机制,推动中葡传统医药联合实验室建设等中医药国际产学研用深度结合。不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国(境)外交换学习、参加国际会议、竞赛、开展学术和文化交流。积极推动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等国外高校的教育交流合作,争取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上有新突破。
(五)深化师生为本理念,持续推进一流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一是高质量办好建校65周年庆祝活动。全面总结学校建校65周年办学成就和办学经验,着重做好学校六大重点活动和学院层面的系列庆祝活动,积极营造热烈喜庆朴素的校庆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凝聚力、汇聚校友向心力、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是不断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学校保密工作制度,推进信息报送、信息公开、信访工作规范化。健全校属企业制度机制,规范运行程序。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多方筹措办学资金,争取财政专项,稳步扩大社会服务性收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落实高等学校成本核算要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学校项目库建设。梳理盘核学校资源分布情况。加强财会监督,防范财务风险,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资产管理质效。盘活用好房屋资源,加速优化湾里“南北区”房产资源。加强制度宣传培训,创新教学科研采购服务模式,提升招采工作质效。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全力做好各类物资保障,筑牢师生实验安全防线。全面深化审计工作。持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拟对6位中层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做好财务收支审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学校重点工程、维修改造项目的审计,加强重点项目事项全过程跟踪审计。
三是全力推进校园建设。加强生态校园建设,做好雨污分流、垃圾分类等工作,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推进各校区改造维修等项目建设。加强餐饮服务保障工作,继续做大做强江中药膳品牌。完善基建管理制度,推进中医药临床教学提升项目、实验实训大楼建设项目立项。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优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提升数据质量,建立学校数据资产平台。完善智能填报系统功能,推进软件正版化和办公软件国产化工作,做好数据安全建设。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积极开展校园综合治理,抓好消防安全工作,做好风险研判,建立健全各项校园预警机制。加强全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落实心理健康工作研判制度。强化人民武装工作,完成征兵任务。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做好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和防范非法宗教传播工作。
四是全面做好民生实事。加强资助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加大困难师生帮扶力度。推进“健康江中”建设,丰富师生群众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安排教职工学术休假和疗养休养活动。推进校友工作,做好教育发展基金会换届选举工作,召开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做好校友返校接待工作。认真做好数字档案室测评和建设工作。推进公共卫生管理,开展健康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老同志关心关爱工作,完善老同志动态管理台账,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全力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担当实干,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阔步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再立新功,为推进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建设再添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