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教学质量 >> 正文
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总结(2024-2025)
时间:2025-10-28

2024-2025 学年,学校深入贯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中医药高校办学特色,在过往“五育融合”实践基础上,深化“专业+美育”育人模式,通过课程提质、活动品牌化、实践延伸、师资强基四大举措,构建起 “思政铸魂、文化赋能、实践育人”的美育工作新格局,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注入鲜活力量。

课程体系迭代升级夯实“中医药+美育”融合根基

(一)特色课程深化拓展

延续上一学年中医药文化与美育融合的核心思路,进一步丰富课程供给。在《中国香文化》《诗经中的本草》等课程基础上,药学院积极深化“专业+美育”课程建设,将中药绘图、本草观察等实践内容系统融入课程体系,形成“理论讲解+自然观察+技法实践”的三维教学模式。同时,举办第三期“中药美绘”培训班围绕“中药美绘”主题打造系列专题讲座,涵盖《中药美绘概述》《色彩构成》《中药彩铅绘图法》《“零”基础学中药美绘》《植物科学画》等内容。授课团队以“科学严谨性”与“艺术表现力”为双核心,结合七叶一枝花、五味子、白头翁等典型中药案例,系统讲解从植物形态观察、药材构图设计、上色技艺等中药绘图全流程。旨在通过艺术与科学的跨界融合,探索中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继续推进《漫谈中国音乐史》国际慕课建设,依托江西省高校课程联盟,联合9所高校开发跨校共享教学资源,举办2024-2025学年江西省第“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跨校共享课程。实现美育课程的省内辐射与国际传播。

(二)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推广“项目式教学+成果展演”模式,将课程学习与艺术创作、赛事参与深度绑定。积极开展“秋日来信”“音为梦想 乐在未来”“琴弦上的乐与疗身体打击乐专场”等系列双周音乐会、乐动江中草坪音乐节、杏林之声合唱团古诗词音乐会。中西方音乐史》课程结合“琴弦上的中国故事”美育大讲堂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经典曲目改编与演绎课程以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推动学生探索美育与健康服务的融合路径,立项“舞纾”—舞动治疗对大学生压力的缓解与干预研究、探究接受式音乐治疗结合虚拟现实(VR)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古乐新疗——探索中国民族乐器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等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现“学、练、创、展”一体化育人。

二、品牌活动提质扩面:打造“美育+思政”育人阵地

(一)主题活动品牌化影响

美育大讲堂全省巡演:以“琴弦上的中国故事”为核心主题,联合省内外多所高校开展全省巡演,先后走进萍乡学院、省委党校等单位,完成第七站演出。活动创新采用 “讲述+演奏+直播”形式,通过《梁祝》《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经典曲目演绎,融入井冈山精神、方志敏革命情怀等红色元素,同时以原创节目《杏林愿望 一路生花》诠释中医药“守正创新”理念,打造“行走的艺术思政课”,覆盖师生及社会观众超万人次。并立项江西省“大思政”建设改革试验区“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江右古韵 赣鄱新声》。原创音乐剧《中医之道》巡演江西警察学院,插曲《自幼我博览圣人书》《杏林颂》《中医之道》荣获江西省“学府乐歌”原创校园歌曲征集活动二等奖。

毕业季艺术盛典:举办“杏林韶韵・乐启新程”管乐专场音乐会,精选中外经典曲目,巧妙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以旋律传递学子对母校66周年校庆的祝福,实现艺术表达与校史文化认同的深度结合。举办一系列校庆活动,如‌草坪音乐节、百人鼓圈、中医要文化‌展厅开放日‌校庆拼图大赛等。

(二)特色活动精准落地

中医药美育启蒙实践:药学院举办“童眼看江中 巧手绘中药”儿童培训班,组织教职工子女走进校园荷花池、本草园,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习中药彩铅绘图技法,将莲、桃等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文化内涵转化为艺术作品,搭建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童心桥梁”。

传统节庆文化活动:五四青年节期间举办专场美育活动,以《灯火里的中国》《有我》等曲目凝聚青春力量,全场师生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将“强国有我  挺膺担当”的誓言融入艺术表达。

三、实践成果硕果累累:彰显美育育人实效

(一)赛事获奖再创新高

省级重大赛事突破:在江西省大中小学合唱展演活动中,校大学生艺术团青年合唱团演唱《是你》《Lightning》,从全省280余所学校、300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大学生甲组一等奖。本校师生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荣获多项奖项,大学生组硬笔二等奖、“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教师组三等奖、留学生组优秀奖。

省级艺术展演丰收:在江西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斩获18项奖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优秀创作奖2项,朗诵作品《呦呦青蒿 鹿鸣流芳》入选教育部参展作品,荣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将,彰显学校美育教学的扎实功底。

(二)实践影响力持续扩大

校地联动深化:原创音乐剧《中医之道》入选文旅部第二届“青春正当时”文艺中国高校毕业季主题展演,并在文艺中国、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等平台线上播出。美育大讲堂巡演琴弦上的中国故事》活动得到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高度认可,多家兄弟院校参与协办,形成“高校联动、资源共享”的美育传播机制

文化传承落地见效:积极开展中药美绘活动、原创中医药主题节目人文学院“大手牵小手携手共起航”爱心夏令营服务团来到大山深处的景德镇程家山小学,开展爱心支教、中医药知识科普、素质拓展、走访调查、团体辅导、捐建音乐梦想教室、文艺联欢、“七一”颂党恩等服务活动。针灸推拿协会开展“大手牵小手·走进湾里七小”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趣味象棋课、穴位按摩教学等方式普及中医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读者协会开展“端午与中药材”主题活动,结合诗词讲解艾叶、菖蒲等草药知识,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等实践活动,通过校园官网、国家级媒体和地方媒体报道扩大影响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以艺术形式走进大众视野。

四、师资队伍强基固本:筑牢美育发展支撑

(一)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依托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完善“引进+培养”双路径。引进艺术教育专业博士、硕士人才,充实音乐治疗、艺术思政等特色领域师资力量;鼓励教师参与全国“伶伦”音乐健康学术高峰论坛、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年会等高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音乐治疗教师为第七届江西中医药大学大中小学教师中医药文化宣传培训班开展中医音疗科普。应邀为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人类智慧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开展“智慧之舞 心流之悟”舞动治疗工作坊。

(二)教师能力显著提升

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美育研究中心青年教师主持《数智化时代江西红色文化育人元素挖掘》等项目获省级立项立项音乐学博士启动基金“摇滚与艺术音乐融合的吉他乐曲创作与演奏研究”“高校第一第二课堂音乐美育协同育人路径探析——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孙炜唯博士荣获学校“教学标兵”荣誉称号,并在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校级AI先锋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符雨薇老师荣获“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称号文一旋老师荣获学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刘燕老师团队主讲的《舞动治疗》课程被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形成“名师引领、骨干支撑”的师资发展生态。

五、存在不足与改进方向

(一)现存问题

跨学科美育课程体系仍需完善,中医药与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深度有待加强;美育实践平台的常态化运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部分活动受限于场地、经费,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美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对学生审美素养的长效跟踪评估机制有待完善。

(二)改进措施

深化课程创新:开发《中医药非遗与艺术设计》《音乐疗愈实践》等跨学科课程,建立“中医药+艺术+科技”的课程研发团队;

完善平台建设:推进江西中医药大学美育研究与实践基地建设,争取社会资源设立美育专项基金,保障活动常态化开展;

健全评价机制:构建“过程性评价+成果展示+素养测评” 的三维评价体系,将美育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