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概况|机构设置|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招聘|招生就业|文化江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 >> 正文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学校工作报告
时间:2021-10-25

树立新发展理念 共绘办学新蓝图

奋力开启“十四五”学校发展新局面

——在第二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党委副书记、校长 朱卫丰

202161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学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世界中医药名校建设的攻坚之年,也是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学校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夺取抗击疫情全面胜利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全力打好了“五大攻坚战”。全校师生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下面,我主要从十个方面回顾总结去年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宣传思政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校党委召开校级中心组学习14次,通过专家辅导、集中学习、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方案,先后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全校处级干部会议学习传达;组织学校“十百千宣讲团”成员深入院部、班级、社团、寝室等开展宣讲,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热潮。

二是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巡视整改工作,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接受了省委巡视整改工作督导组的督查。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对标“四个方面标准化、六个方面规范化”要求,进一步优化了基层组织设置,建设了标准化活动室,规范了组织生活,任期届满的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换届选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更大发挥。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优势和高校职能,积极开展了“红土地上‘满天星’”校级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扎实做好省委第七轮巡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组反馈情况整改工作。党委会3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基层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督查,筑牢学校意识形态阵地。

三是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战胜利75周年”等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广泛组织“我和我的祖国”“青春告白祖国”“红色走读”“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四史”和“三化”教育,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在疫情防控期间,组织数万名师生同上战疫思政课,组织“开学第一课”“复学第一课”“我的抗疫故事”宣讲会等。3名思政课教师在全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比赛中获一等奖,1名思政课教师在五省市思政课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入编《中国中医文化蓝皮书》。牵头布展2020江西文化巡礼展中医药文化馆,获得高度评价。积极做好做大正面宣传,30余家央媒及省级主流媒体,刊发学校抗疫报道600余篇,实现中央主要媒体全覆盖。国务院、外交部、国家卫健委等官方网站多次刊发学校报道;学习强国平台全网推送学校抗击疫情纪实报道。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制定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2020年度清单和任务安排》;印发《关于开展政治谈话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方案》,不折不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政治监督,紧盯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监督推动疫情防控、就业工作、制止餐饮浪费、食品安全和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监督调研23次,与处级干部谈心谈话全覆盖。2020年,回复党风廉政意见117人次,发送廉政提醒短信5400余条。持续深入推进纪律教育,注重正面教育引导,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加大廉政文化宣传力度。严肃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给予诫勉谈话处理2人(其中处级干部1人),给予1名处级干部谈话提醒处理,给予1名科级干部责令检查处理。向3个二级基层党组织下达纪律检查建议书。驰而不息深化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二)勠力同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学校第一时间启动防控一级响应,成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力量全面落实防控各项工作,全校160余个基层党组织3400余名党员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一线。

一是组建了除武汉以外首个中西医结合定点救治医院,创造了江西版的“小汤山医院”建设奇迹,收治29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零死亡、零投诉、零感染的目标。

二是牵头制定了江西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一、二、三版,指导全省开展中医药防治工作。“江西省创新方法(中医药)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获得科技部立项资助(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个获得),项目总经费288万元;立项江西省新冠肺炎应急科研攻关专项11项。

三是组织了3所附属医院派出医护人员9批次51人援助湖北武汉、随州、蕲春、江西新余等地。积极协助7家海外中医中心共抗疫情。组织6名中医专家赴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工作组开展医疗援助工作,乌兹别克斯坦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专门致信致电习近平主席表达谢意;乌方卫生部部长向医疗队颁发奖章,外交部和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分别给省委省政府和我校发来感谢信。

四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开发的疫情防控系统等两个项目入选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优秀应用成果和典型案例”,面向全省推广,是江西省唯一两项上榜高校。

五是我校定点医院负责人刘良徛同志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刘涛同志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附属医院肺病科被江西省记集体大功,3人被记个人大功。获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10人、优秀共产党员2人、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多次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肯定,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等省领导多次到我校调研并看望我校医护人员。

(三)正式获批成为省部局共建高校

2020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意见》,标志着江西中医药大学正式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方共建的教育部非直属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制定了推进落实省部局共建工作方案,主动对接上级有关部门,围绕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四)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坚持以本为本,加强一流本科教育。以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抓手,落实好“新时代高教40条”,加快实现“四个回归”,本科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积极组织开展国家一流专业的遴选工作。获批中医骨伤科学、运动康复2个新专业。新增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启动“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年”系列活动,继续做好“教学活动月”活动。做好“十四五”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编委申报工作。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逐步取消大专招生,新增1048个本科计划。新增2个一本招生专业,一本招生省份已覆盖全国18个省份,生源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二是各类教育稳步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硕士研究生计划增加260名,创历年新高。1篇博士和9篇硕士学位论文获评为2019年度江西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优秀论文。岐黄国医书院人才培养改革模式被列入教育部研究生培养典型案例。继续教育进一步做大做优。进一步优化在线继续教育网络教学体系,学历教育在校生5977人,较去年增长18.5%。建立了“西学中”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教学模式“江西样板”,成果被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独立学院转设获得成功。学校大力支持科技学院转设工作,今年年初科技学院正式转设为公办本科院校——南昌医学院。

(五)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标志着我校以中药学学科为主体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已迈入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

二是在软科学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校2020年有4个学科上榜,其中中药学进入前10%,位居全国第5位;中医学排名第8位,稳定在全国前列。

三是盯省“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及任务,多个关键性指标实现突破,中药学学科终期验收获得优秀,是江西省“十三五”时期立项的11个优势学科获得优秀的5个之一,中医学学科验收合格;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获得优秀。

(六)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刘红宁教授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江西省药学领域该奖项零的突破。

二是在财政紧缩、立项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我校科研项目立项数稳步上升,获批纵向课题(平台)334项,资助经费5137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项,实现学校历史性突破,项目数和经费数较去年分别增长35.14%37.43%

三是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获批发明专利49项,数量均创历年新高,其中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全省仅2项。

四是新增省部级平台5个,获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

五是科技成果转化率稳步上升,签订各级各类横向项目94项,合同经费4809万元,技术转让50项,金额达880万元,近三年成果转化率达到47%

(七)学生素质教育特色进一步彰显

一是在全国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3项。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银奖1,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项,省级项目100项。

二是全校73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91项,其中国家级30项。涌现出一批江西五四青年奖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学联代表等优秀学子。校团委荣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临床医学院“青囊益站”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全国优秀团队,组队参加全国花样跳绳联赛获4个第一。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13次,参与人数2200余人次,其中,400余名志愿者主动志愿服务家乡疫情防控。

(八)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扎实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积极筹划推进中药制造工艺与装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赣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联合创建协议。大力推进热敏灸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与赣江新区管委会签订《关于热敏灸人才引进和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中国(南昌)热敏灸总部项目。学校原创科研成果热敏灸治疗仪获得了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及生产许可证,热敏灸机器人7月正式公开亮相,加快了热敏灸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

二是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南昌市委市政府与高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附属医院瑶湖院区立项建设工作,该项目规划用地330(位于高新区瑶湖岛)、3000张床位。抚生院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主体大楼开工建设。全面推进与江西省各市县医院的战略合作,全力打造医联体。第二附属医院坚持不懈深化内涵建设,在困难中负重前行,稳住了医院良性发展基本盘。第四附属医院发展整体态势良好。

三是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深。与井冈山市人民政府、资溪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产业全面发展。与长天康养实业投资集团、中顺集团、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中医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打造高端中医药康养产业。我校牵头成立的中国医学—食疗整合联盟,标志着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医学—食疗整合发展之路正式起航。

四是脱贫攻坚持续发力。持续深化中医药+扶贫、健康+扶贫模式,做好赣州市兴国县方太乡分水村、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中院村扶贫工作,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脱贫质量。

(九)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是大力推进在南昌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相关工作,为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视频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出了积极贡献,参观项目中医药文化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我校宣传中医药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是全力打造中乌传统医学中心样板工程。中乌传统医学中心以视频方式举行试营业仪式,外交部和国务院新闻办予以报道。已组建24名附属医院医护人员两次赴乌开展工作。

三是国际化办学步伐不断加快。不断深化与国境外9所大学的教育交流合作,开展学生交流访学活动。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中医药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获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英文授课)教育项目,新增与加拿大阿尔伯塔针灸学院共同开展针灸与中医专业专升本教育项目。

(十)坚持依法治校,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

一是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共制定修订44项制度。持续推进信息公开和校务公开工作,处理省信访局、省教育厅及校长信箱信访100余件,办结率百分百。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取得实效,6篇信息稿件被采纳供省领导参阅。全面总结“十三五”工作,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广泛联络各地校友,助力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与惠州奖门人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江西龙卿堂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友企业搭建校企合作渠道,校友工作日趋规范、完善。学校智库建设稳步推进,承担省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项目2020年度智库委托课题,相关调研报告纳入2020江西智库峰会研究成果汇编,并以优秀成绩通过项目审核鉴定;《中医药强省建设五年行动纲要(2019-2023年)》《中医药强省建设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助推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学校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是江西省唯一入选本届全国文明校园的高等院校,全国中医药院校仅2所。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冯育林教授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实现了学校自主培养的国家级人才项目人选“零”的突破。伍炳彩教授当选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朱卫丰、余知依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冯育林、付勇入选“青年岐黄学者”。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江西省仅3人,高校仅1),江西省“双千计划”5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3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首届江西省创新争先奖集体奖1个、个人奖1人,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全年引进博士、博士后人员33人,较上年增长150%

四是各类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有效。获得2019-2020年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和能效领跑者单位,为全省高校唯一代表成功入选。全年实现收入6.26亿元,获得各类专项拨1.15万元,盘活存量资金4668万元,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稳步提升全年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群体性事件、校园刑事案件、任何政治性事件、暴恐案件,组织多次线上线下安全教育和消防演练,不断提高“三防”水平,顺利接受2020年我省平安建设综合治理考评,切实保障了校园平安和谐。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五是和谐校园建设及民生工作再添佳绩。持续改善民生,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人均月缴存额提高340元;退还疫情期间14000余名学生470余万元住宿费,减免商户租金41.66万元。用足用好政策,为全校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发放精神文明创建奖、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奖、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奖和绩效考核奖等,保持教职工年收入持续增长。稳步推进望城校区教职工住房建设工作;获批综合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和留学生公寓建设项目;完成体育馆地下层改造和中西医结合癌症研究中心模块式实验室项目,全面推进学生宿舍维修改造、道路“白改黑”及图书馆改造等85项专项工作。为学生发放各类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共计5244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学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关键性指标、重大标志性成果、重要领域排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特色和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凝练和发扬,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强省建设还需要持续发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还需要取得新成效,等等。这些问题和挑战还有待全校干部职工共同面对,需要全校上下结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拼尽一份力,积极为推进世界中医药名校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为我省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回顾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一)“十三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建设世界中医药名校的开局期和关键期。为此,“十三五”期间,学校紧密围绕建设世界中医药名校这个奋斗目标谋篇布局,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世界中医药名校的建设,瞄准目标,选好路径,规划好步骤,找准突破点,善谋实干,稳步推进。过去的“十三五”,是学校砥砺前行的五年,也是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更是学校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忘初心,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善谋实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和重大成果,办学实力、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社会贡献、社会声誉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是多项指标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时期,学校在国家级奖励、国家级项目、国家级人才等方面均实现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填补了江西医学领域空白和实现了江西药类该奖项零的突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6个项目获近7067万元资助,全国中医药院校排行第3位。培育国家级人才3人,全职引进1人,实现本土培育和引进国家级人才零的突破。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获批2个省一流学科,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

二是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发展,省部级以上领导100余人次莅临我校考察或对我校建设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或指示。学校成为省部局共建高校。十三五期间,相关排名逐年前移,校友会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从2016年的342位跃升至2020年的212位(前进130位),全国中医药院校排名从第13位提升到第8位;在软科学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药学跃升第5位,中医学位居第8位。中医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成效明显,海外中医中心影响不断扩大,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赞比亚总统伦古等多名外国政要和友人来校考察访问。

三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不断增强。学校坚持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积极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完成中药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热敏灸总部建设筹建。热敏灸推广实现高位推动,建设了一批热敏灸小镇,制定和完善了热敏灸产业化标准,助推我省热敏灸百亿级产业发展。在2019年全国大学技术转让收入排行榜中,全国排名第58 位,位列江西高校之首。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新增1所直属附属医院,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抚生院区建设规划不断升级完善,筹备建设附属医院瑶湖院区。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国家和我省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四是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建实验动物中心、中西医结合癌症研究中心,改造了体育馆地下停车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医药文化馆等项目,正推进留学生(人才)公寓、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完成“双一流”资金使用,切实提升学校教学科研软硬件水平。2015年末至2020年末,固定资产从7.1亿增长至16.2亿,增长率为128%。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专科生招生规模从3226人增长到3849人,增长近20%;研究生招生从466人增长到878人,增长近88%;博士生从无到有,目前104人。财政基本拨款增加4982万元,增长21%;教育事业收入增加3589万元,增长41%。“十三五”期间,获得科研事业收入2.52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63%2020年教职工人员支出是2015年的1.66倍,年均增长10.7%,教职工收入稳步提升。教职工住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五是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功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接受省委第六巡视组的巡视。学校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单位”“全国创新创业教育50强高校”“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发展,倾注了全校上下不懈的努力,凝聚了广大师生共同的智慧,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校教职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科学精神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目标,砥砺奋进,不断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校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五年来的历程昭示我们,要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定力,切实把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把讲政治、践忠诚、抓落实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必须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发挥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营造激发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必须始终坚持发挥特色优势,坚持走好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道路、国际化道路,并通过强化优势,带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协调发展,不断推进转型升级,推进世界中医药名校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强校之路,注重育引并举,不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汇聚人才,充分激发人才潜能,汇聚发展力量。必须始终坚持法治这个重要基石不摇摆,把依法治校贯穿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团结一心,不断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还有一些任务指标没有完成,一些弱项短板还没有取得显著进步,比如国家级人才项目和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任教师队伍数量和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民生工程还需加大推进力度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完善。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考虑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校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努力建设世界中医药名校的关键时期。我们务必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这次会议印发了《江西中医药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审议稿)》,请大家认真审议,等下还将作规划编制说明,这里我简要谈下规划主要考虑:

关于“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新发展格局,根据国家和我省十四五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卯足干劲、与时俱进。三是要突出优势特色,要以世界中医药名校建设为引领,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一流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一流高等中医药院校。

关于“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实现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更加精准化,全体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主要考虑:一是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中医药强省战略目标,确保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二是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能够如期实现,这些目标既有学校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前进态势、潜力空间的支撑,又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奋斗姿态,只要全校教职员工全力以赴是可以实现的。

关于“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七大重点任务,即: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学科内涵发展,争创国家一流学科;强化引育协同,大力构建一流师资队伍;坚持协同创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产学研结合,竭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合作开放格局;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能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推进学校“十四五”时期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着力要把握好三点。一是准确研判大局大势。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始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顺应时代要求,抢抓历史机遇,谋求新优势、再上新台阶。二是科学谋划方法路径。紧紧咬定未来五年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强化政策协同、凝聚各方力量,确保任务分年度推进、目标按计划完成。三是抢抓机遇,勇争一流。要牢固树立“不争先进、就是落后”“不在上游、就是下游”“不抢先机、就有危机”的理念,把“作示范、勇争先”当成“十四五”时期的座右铭,不断推进世界中医药名校上一新台阶,开创江中医的新辉煌!

 

三、2021年主要工作

2021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奠基之年,是学校在“双一流”、国际化、人才培养等各项领域持续发力,为推动世界中医药名校建设强基固本、扎牢根基的关键之年。

2021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力打好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中医药国际化、中医药强省、民生实事“五大攻坚战”,着力推进发展成为汇聚培养中医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聚宝盆、技术成果研发转化的新高地、推动中国中医药发展的动力源,推进一流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为实现建设世界中医药名校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确立这一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是基于目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以及学校实际,基于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们要对照国家及省委制定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握住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时机,围绕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坚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统筹内涵与外延,兼顾发展与稳定,协调短期与长期,深化改革与创新,为“十四五”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全面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各位代表、同志们:

按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学校制定了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提高党的全面领导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一是精心策划、广泛组织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隆重、热烈、特色、实效等原则,广泛发动师生群众,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已经召开,各单位党委、党组织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校师生要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学校“十四五”开局相结合,同统筹疫情防控和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同不断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相结合。

三是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维护学校和社会大局稳定。

四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委和各级党委班子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中组部、教育部关于高校院(系)党政工作有关议事规定。推动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基层组织“三化”建设,加强党建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发挥各年龄段干部作用的同时,大力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进一步加强政治监督,推动落实政治谈话,适时开启校内巡察。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五是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工作,加强和改进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强化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江中特色的思政品牌矩阵。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好全校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督查考评工作。

六是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开展好统一战线工作。着力推进团学组织和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把握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青马工程”培养体系建设,繁荣校园文化,广泛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完善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大力度选送优秀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班。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支持各民主党派基层委员会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政治引领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宗教工作管理,努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围绕改革发展“五大攻坚战”,在“三个着力”上下功夫,即:着力推动学校发展成为汇聚培养中医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聚宝盆;着力推动发展成为技术成果研发转化的新高地;着力推动发展成为推动中国中医药发展的动力源,为学校建设世界中医药名校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医教协同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发展成为汇聚培养中医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聚宝盆

一是坚持“以本为本”,推动构建符合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投入,强化中医学、中药学、药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积极申请针灸学、中药制药学、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等国家一流专业。大力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抓好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申报和建设工作。按照新医科、新工科、新理科、新文科建设要求,进一步修订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本科专业结构,拟停办环境科学专业,拟停招应用化学和生物工程专业,拟申报全科医学、预防医学等新专业。推进各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建设智慧课堂。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各类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双创教育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双创课程、校外基地、创客队伍建设。做好中医、中药、应用心理学等专业硕士学位的评估工作;抓好中医专业学位博士点、药学、中西医结合博士点申报工作。进一步优化继续教育招生规模,加大品牌专业的招生数量,继续承办好各级各类培训,全力推广“西学中”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教学模式。继续推进科技学院转型发展,规范过渡期管理,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做好招生就业工作,不断拓宽招生宣传与咨询渠道,扩大外省招生规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努力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2.攻坚关键指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推动发展成为技术成果研发转化的新高地

一是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巩固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ESI排名保持在前1%。全力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各项工作,力争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科排位前移。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做好冲击国家级一流学科准备工作。

二是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加大国家级科技项目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在巩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的基础上,力争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项目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力争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有新突破。推进科研平台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国家级科研平台上有新的成效。

三是构建“一流”师资队伍。推进“一流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博士后引进力度,加强现有人才培养力度,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推进实施“1050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等,力争在国家“四青”人才及其他国字号人才上又有新突破。

3.聚焦产学研合作办学,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着力推进发展成为推动中国中医药发展的动力源。

一是大力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湾里核心区建设和热敏灸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科创城湾里江中药谷核心区建设。加强与赣江新区及中医药科创城合作,积极推进中药制造工艺与装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江西省中医香疗大健康研究院的建设,推进热敏灸产业发展和热敏灸总部建设,推进国家工程中心部分进驻中医药科创城。

二是拓展产学研结合办学成果。完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加强校办产业管理,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江西系列道地药材、大众药材及特色药材开发利用,促进相关创新药物研发培育;推进旴江医学流派系统整理和内涵的挖掘转化和利用。

三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推进附属医院建设,加快推进附属医院抚生院区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的建设,实现门诊部及制剂中心投入使用,做好瑶湖新院区项目立项和推进工作。二是加大二附院支持力度,推进解决发展相关瓶颈问题,巩固三甲创建成果。三是支持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学校第四附属医院)发展。

四是贯彻落实“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要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各类中医药海外传播发展平台建设。推进欧洲(葡萄牙)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中乌传统医学中心”建设。以热敏灸为抓手,推进突尼斯、瑞典、瑞士、加拿大等地的中医中心、热敏灸分院建设。依托岐黄国医外国政要江中体验中心等平台,大力向国际社会宣传和推广中医药文化。继续保持与现有海外国家和地区合作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规范国际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来校留学生服务体系。

(三)聚焦师生幸福感获得感,扎实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大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强对学校重大部署和重要决议的督办落实。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做好监督审计、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理顺实验室管理和安全督查体制,加大实验室改造升级力度。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建立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走路,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推动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 教育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意见》。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推进省部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工作”相关要求,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相关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进“意见”相关任务的落实。力争通过共建,在特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中医药国际化等方面走在中医药院校前列。

三是进一步提升师生幸福感获得感。继续用好用足政策,保持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做好教职工望城住房建设、留学生公寓建设相关后续工作,推进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健全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优化“奖、勤、免、补、助”五位一体的校内资助体系,加强全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改进老同志工作,落实好离退休人员享受集体福利政策。推进节能减排、垃圾分类、校园绿化等工作,加大校园维修改造,全面完成湾里校区道路白改黑工程。推进校友工作,加快推进校、院二级校友工作机制的建立。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好各类重大、重要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勇挑重担,以更饱满的精神,更坚定的意志,为师生谋幸福,为学校谋发展,走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开创学校建设世界中医药名校新局面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