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一直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近五年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下称网信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江西中医药大学“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网信安全保障的同时,大力开展资源整合,强化数据治理,推进移动应用,助力疫情防控,积极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基于移动互联应用的“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会议
副校长杜建强在网信中心调研
以用促建,移动应用有亮点
五年来,网信中心在“以用促建”理念引导下,科学、有序地推进各异构系统的优化整合。选择新架构,整合应用平台;运用新技术,集成异构系统;采用新方案,推进数据共享。在不断延伸协同办公应用(OA)功能的同时,积极推进系统集成组件化、数据标准化、应用便捷化。实现了包括综合门户、数字助理(PDA)、智能业务申办等多种应用在内的灵活多样、便捷易用的智能化移动互联的“江中e”应用系统,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移动互联应用平台,不断提升全校师生信息化应用体验。
移动门户应用
组件编程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信中心全体同志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基于组件模块化编程“多、快、好、省”的技术优势,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在“智慧校园”平台高效集成包括疫情防控系统在内的多种新应用,实现了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全校师生疫情防控数据的互联互通、实时上报和外来访客登记等多种应用,为我校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所开发的“基于SaaS云平台的江西中医药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统”和“基于企业微信移动智能终端的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学与办公一体化应用”两项新冠疫情防控项目被评选为“优秀应用成果和典型案例”,作为省内唯一入选高校,省教育厅官方公众号对我校科学助力“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先进事迹给予了报道。
我校两个项目入选江西省工信厅“优秀应用成果和典型案例”
省教育厅在官方公众号上的推文介绍我校科技抗疫成效
流程再造助推科学管理。网信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着力解决师生最关心的应用问题。特别是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为积极践行为师生办实事,通过新架构的数据流程再造模式,在现有各部门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比传统数据共享方式更便捷、快速、高效的数据提取、呈现和推送功能,提高数据共享成效,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通过校内外调研,在广泛听取基层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移动门户”业务进行梳理、分解、归纳和重构。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几个维度,将业务分为IT服务、办公管理、公共服务、教育教学、学生事务、研究生服务、疫情防控、科研、资产、财务和其他服务等9大类,部署了校园地图导览,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了师生的获得感。
“一站式”移动门户
基于移动应用的校园地图导览
截止到2022年4月,已有近100个应用流程在网上办事大厅平台上线运行,其中包括网信中心、教务处、人事处、组织部、宣传部、党校、计财处、工会、团委、图书馆、学工处、健康上报、研究生院和国际交流合作处等多个部门的应用服务。五年来,网信中心为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管理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推进实施数据准、优化办事流程,适时开发包括公租房认租和团购房认购在内的多项基于移动互联的微型管理信息系统,精简了审批环节,获得了教职工的一致好评。目前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平均每天用户访量高达1.3万人次,总数据累计超过1000多万条,实现了师生业务的网上快速办理,积极践行了“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办事大厅平台应用项目
办事大厅每日登录用户可视化数
办事大厅每日操作用户可视化数量
移动应用提升教学服务。网信中心积极作为,先后建设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门户平台、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和企业微信平台,初步实现了智慧校园平台与人事系统、教务系统、财务系统、科研系统、一卡通系统、研究生系统、邮件系统、OA系统、学工系统、资产系统和采购等系统的数据对接和资源共享。有效地解决了数据不同源、管理不规范、标准不统一、各部门数据资源不共享、可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规范了操作流程,强化了数据治理责任与监督机制,打破了各部门关键应用的信息孤岛。实现了大部分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各类API数据服务69个,通过API接口为全校各类系统提供共享数据1479万次,收录学工、教务、资产、人事、财务、科研、一卡通、图书馆等基于“智慧校园”主要应用的信息系统数据并每日更新,截止到2022年3月底,共更新数据2100万条。
数据服务平台
数据治理,“智慧校园”显成效
五年来,网信中心将数据治理落实到“智慧校园”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对异构系统实施包括数据清理、数据分析和流程再造在内的多项数据治理工作,重塑基于数据资产目录、数据标准、数据模型和数据分布的移动互联信息架构,实现比以往基于各应用系统对接的传统数据共享方式更安全、便捷、高效的数据提取、呈现和推送功能,为全校师生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应用服务的统一数字底座,打造安全、高效的移动数据服务平台,为“智慧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规范化提高数据可用性。网信中心全体同志以主人翁的责任感,通过强化与各应用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不断深化对各应用部门相关工作流程及业务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各部门现有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读取并选择适宜的数据处理工具进行规范化处理,以需求信息流引导应用数据流,通过数据的“约束输出”,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用标准化提升数据效能。网信中心根据“智慧校园”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我校信息化工作现状的数据标准,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数据治理工作;通过持续努力,不断融合信息化前沿技术,采用适合我校应用实际的数据读取、分析和推送的应用方案,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的应用体系,努力拓展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智能终端(PDA)的数据共享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规范输入”,不断提升数据运用成效。
让智能化助推教师发展。网信中心在持续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同时,团结协作,积极推进学校“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并以项目实施过程为契机,不断提升团队成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开展基于异构系统的整合,在体系结构上,以完整性、可扩展性、自适应性为目标。在系统集成上,采用重组件,轻代码的策略,以求安全、高效、可持续地推进项目建设;二是优化数据采集方式,采用“存量”与“增量”分类处理的方法,以达“可读、可写、可用、可理解”的数据治理目标;三是在智能提升上,通过基于机器的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和人工辅助知识获取的方式,使系统具有“自我优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智能化特性的自适应功能,从而达到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目标。
资源整合,网信安全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一直以来,校党委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成立了由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网信中心增设“网络安全科”,把网络安全作为重要工作在全校推进。
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网信中心按《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等相关要求,多措并举,持续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网信安全教育,在强化网络安全观念、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技术保障的同时,对包括关键信息系统设施在内的网信资源进行分级分类梳理,积极开展包括等级保护在内的各项网络安全防范工作,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原则积极推进网络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胜利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网络安全保障任务。一是制定并落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专项预案》,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动员部署暨网络安全培训会;二是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按上级相关工作部署,针对办公终端、电子邮箱和LED电子宣传设备弱密码等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科学组织网络安全攻防训练,积极参与年度“护网行动”;三是引入第三方网安公司运维我校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对校园网实行24小时安全监测,及时处置包括漏洞、后门、暗链、弱口令等在内的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及时报送风险评估报告,定期对各类软件和网站进行恶意代码检测,提升主动式安全防御技术能力。五年来,我校胜利完成了十九大、庆祝建党100周年、历年两会、北京冬奥和冬残奥会等重保期间的网络安全保障任务,有力保障了学校的网络安全。
学校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动员部署暨网络安全培训会
网信中心举办网信安全培训班
分类分级管理,防范网信风险。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既是数据安全治理的基础,也是促进数据充分利用、有序流动和安全共享的重要前提。一是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重要数据具体目录,积极开展适合我校实际、行之有效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障工作;二是在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流的数据要素流通规则的同时,研究制定基于时空维度的“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流范式,明确网络数据分类分级的原则、框架和方法;三是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分级分类、分步有序地推动部分单位和部门的数据流通和共享,同时强化相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从而推动数据分级分类安全保护制度不断完善。
潜心攻防训练,不断提高网信安防水平。网信中心始终注重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网安素养的提升,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同时,努力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能和技术水平。一是积极组织职工参加CISP(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证书)、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专业人员(ECSP)等相关网络安全专业资质培训;二是在建设完成网络攻防实训室的同时,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基于网络技术发展前沿的实战攻防训练,提升网络安全攻防实战技术水平;三是积极组织技术队伍参加省内各项网络安全技能竞赛,并获2020年江西工业互联网安全技能大赛三等奖、2021年江西省第四届高校网络安全技能大赛团体优胜奖和第二届“赣网杯”网络安全大赛等多项优秀奖。通过一系列“赛培”结合的方式促进学校整体网信安防技能水平的提升,目前网信中心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比达85%。
副校长杜建强指导网络安全攻防应急演练
网信中心积极选派部门同志参加多种网络安全大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顾过去五年,网信中心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强化网信安全保障,优化技术服务等措施,积极推资源整合、数据治理和系统集成,为服务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提供了有力的网信技术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好地推进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应用系统建设,努力构建资源共享、安全高效、实时交互、移动互联的智能化绿色应用生态,为建设世界中医药名校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稿件来源: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
部门审核:聂望
责任编辑:朱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