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业务、上自习比以前方便多了,很多申请都能在线上办理了!”在江西中医药大学新建成的大学生创新发展中心,同学们纷纷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功能升级赞不绝口,感受到学校实打实的变化。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坚持动真碰硬查摆问题、真抓实干推进整改,将作风建设成效切实转化为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行动。学校党委研究制定《2025年民生实事安排方案》,梳理了35项民生项目,明确能即行即改的立即完成,需统筹部署的年内完成。如今,已经办结了10个民生项目,剩余项目将利用暑期集中进行。
多措并举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一是深化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校领导班子带队赴全国14省32市58家单位开拓资源,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走访用人单位357家,新增拓展就业岗位数1700余个,实习岗位数700余个。
二是广泛召开校园招聘会。开展大中型双选会8场,参会单位540余家,提供岗位1.1万余个;开展政府组团专场招聘会8场,单位专场宣讲会120余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
三是开通“校企直通车”。组织“校企直通车”30趟,累计送近500名毕业生前往江西彭泽、樟树,浙江台州等地参加招聘面试,促成近百名毕业生现场签约。
四是兜底帮扶重点群体毕业生。通过学校科研助理岗位等形式,已招聘重点群体毕业生12人,并进一步提供了兜底岗位63个,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重点群体毕业生100%就业。
五是加强“就业之家”建设。建立“就业之家”服务大厅,面积达600平方米,设立就业技能培训室、单位宣讲室、招聘面试室、个体就业咨询室等4个功能房,开展120余场单位宣讲会、近百场招聘面试,以及直播带岗、线上面试10余场,全方位满足学生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聚焦师生群众“急难愁盼”畅通意见反馈渠道
一是修订《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将校领导接待和“我与书记面对面”“校长约吧”等相结合。学校党委书记黄加文、校长朱卫丰等校领导面对面与师生代表座谈,共梳理意见建议58条,制定督办清单,及时解决师生需求。
二是安排辅导员、学生干部全天候值班受理问题。针对学生反馈的活动场地少、办事流程繁等问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新建共享自习室、共享研讨室等学生社区功能室15间,完善服务大厅成果展示区、业务受理区、学习研讨区等功能区域。
三是推动校园设施改造,实施校园美化亮化彩化工程。在湾里校区种植红缨等花草,在阳明校区开展道路提升改造和绿化改善,师生纷纷“打卡”记录。
四是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正在更换4200人位老旧课桌椅,升级湾里校区北区多媒体设备,全面纳入学校可视化教学管理系统。
五是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学校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推行“一站式服务”,整合挂号、缴费、取药流程,有效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成立一站式取药中心和门诊、住院综合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多项功能,实行“一窗受理、一岗多能、一章管理”,一次性办结多项业务,服务流程显著简化优化。
以“智慧校园”建设打通民生实事“最后一公里”
一是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正在推进AI课堂智能分析系统建设,针对性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二是上线教学业绩采集系统,为全校教职工开通办公软件会员账号,减少教职工日常办公和填表烦恼。
三是信息化建设畅通师生办事渠道。学校推进算力中心(一期)建设,建设的“智慧校园”办事平台,将师生日常办事纳入线上办理。学习教育期间,上线了事务受理小程序“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平台”,将学生投诉即办、学生请假、晚点名报备、场地预约和证件补办等事务纳入线上办理,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走好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
坚持人民至上,厚植服务师生情怀,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坚持以动真碰硬的整改力度,用心用情的服务温度,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让师生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月28日校园版
网页链接: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80369
部门审核:徐道富
责任编辑:杨清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