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讯 (作者 黄蓓 孙地祥)“这是我第一次进驻方舱,我做了充足准备,我有信心!”
4月12日,经过防护培训和“一对一”考核,江西省援沪中医医疗队开始分批进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讲师、主治中医师姚巧娜被确定为首批进驻方舱的队员,进入N4舱区。
进舱前,姚巧娜在指定区域,严格按照培训要求穿戴好防护设备。深呼吸后,她握了握拳头,给自己加油打气,毅然走进方舱。
“我进舱后就进行了巡诊,发现这里基本是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其中确诊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微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或咽喉异物感,口干或口苦,或伴有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等。经过辨证,他们大致可以分为寒湿郁肺证和湿热蕴肺证两种主要证型。”姚巧娜说。
在得知有中医师进舱后,不少患者主动找到“大白”,要求请中医师到床边看诊,甚至还有患者主动跑到护士站要求发中药。
“这是因为中医药的疗效有口皆碑,大家亲眼见证,亲身经历,比什么宣传都管用。”姚巧娜说。
无症状感染者左女士,仅仅略觉口干、饮水较平时多。姚巧娜查看左女士舌象后发现,她舌质红、苔黄腻,面色红黄偏暗滞,脉象稍数,属热象病例。姚巧娜对证为其开出中药处方,左女士服用两天后核酸就转阴了。左女士出舱前特地找姚巧娜合影留念,同时转达已出舱的几位服用过中药的病友对江西中医医疗队悉心照顾的谢意。
问诊、开药、记录病案、心理疏导、教中医功法……在方舱,姚巧娜像小蜜蜂一样转个不停。一天工作下来,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的姚巧娜,脸上有深深的勒痕,衣服被汗水打湿。
“我是一位中医更是一名党员,在患者需要我的时候,我绝不会退缩。”姚巧娜眼神充满坚定。
除了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姚巧娜也十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
在与舱内患者交流中,姚巧娜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失眠、情绪焦虑、急躁、抑郁等心理问题。姚巧娜介绍,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中医的情志疗法,如跟患者唠家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患者的一些症状,讲解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并且教授中医功法易筋经,舒缓患者因长时间待在舱内产生的负面情绪,激发患者对中医药的兴趣。
“中医四诊在收集信息的同时,也传达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关爱,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姚巧娜说。
在方舱医院开展中医药救治的过程中,姚巧娜也一直在收集整理病案,她认为这些病案非常宝贵,不仅可以推动临床工作的进步,还可以用于教学,培养出优秀的中医学生。
“看到这么多患者青睐中医药,我对中医药的疗效更有自信,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更有信心,我要将这份信心和自信带给我的学生,鼓励他们努力成才。”姚巧娜说,“我要用这次抗疫经验告诉我的学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学习中医。”
稿件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网页链接:https://www.cntcm.com.cn/news.html?aid=198509
部门审核:徐道富
责任编辑:杨清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