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江中 >> 正文
【江西晨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聚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7-07

  


73E3C


  6月中下旬以来,我省各地的田间地头、县城集镇多了许多年轻的面孔,这些年轻人是来自全省各高校的大学生,正在进行暑期“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走村串户,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查、田间劳作、乡村问计等活动,他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争当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把“强国有我”的青春好文章写在赣鄱大地上。


  田间劳作

  青春的身影成为农田里的风景

  7月2日,在赣州于都县奔康种养专业合作社,江西师范大学的学子们正在园区管理员的指导下,进行农业劳作。学子们戴着帽子、拿起锄头、背上水壶、握着剪刀进入大棚,施肥、锄草、打理蔬菜。园区里,青春的身影若隐若现,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不下田不知农耕之苦,不动手做饭不知烧火之难。”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0级地理信息科学学生尚子安感叹道,“无论是耕田播种,修剪果树、茶树,还是自己做饭时遇到的杀鱼、生火等难题,这些都要我们去学习和克服。”

  记者了解到,暑假期间,江西师范大学共有62支社会实践队、1300余名学生奔赴红色名村、田间地头,深入基层锻炼。

  7月4日,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暑期三下乡“AI助推乡村振兴服务团”来到南昌新建区流湖镇柏树村泽天稻花养种基地。服务团成员们一起下田,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并体验了秧苗移栽和插秧。经过一下午的劳作,一排排秧苗整齐出现在水田中,生机盎然。

  伴着蝉鸣,6月底,江西农业大学“投身乡村振兴实践,担当强农兴农使命”技术服务团队员走进上饶万年县陈营镇田间地头。队员们头顶炎炎烈日,个个汗流浃背,但看到田地里绿油油的蔬菜,都露出欣慰的笑容,调研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我们要勇于立足乡村振兴舞台,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力量。”


  助农兴农

  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销售

  “直播间的朋友们,这是我们井冈山的高山蜂蜜,非常香甜……”近日,在井冈山直播经济总部,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学子对着镜头认真地介绍当地的特色产品。

  在现场,实践队分为数个小组,分别在4个代表着不同乡镇的直播间进行直播,主要推广井冈山珍、特色美食、苔藓盆栽以及高山蜂蜜等农副产品,单场直播时长为1.5个小时。

  直播结束后,不少学生表示,今后他们会更多地关注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积极向周围亲友宣传井冈山红色文化和井冈山农产品,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7月3日,江西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风情小镇梨园,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授课、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助农等主题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帮助果农增产增收。

  记者从江西农业大学了解到,今年该校共有128支社会实践队伍、5000余名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

  在九江市柴桑区岷山乡,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学生们也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农户采摘、分拣、装框、搬运农作物,背起消杀喷雾器,利用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研发的支农产品对该地山羊养殖基地、茶园进行了除菌消杀,为科技助农献上青春之力。


  健康服务

  卫生服务下乡送健康送关怀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已经连续好多年来到茨坪镇开展医疗服务,他们团队的医疗服务技术精湛,得到我们居民的广泛认可,辛苦你们了!”茨坪镇卫生计生干事管金花说道。

  6月底,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组织博士、硕士医疗志愿者服务队来到井冈山市柏露乡、红军路社区、井冈山观光公司等地为当地的居民进行爱心义诊活动。记者了解到,医疗服务队含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等医疗小组,提供量血压、测血糖、头面五官检查等基础检查,以及健康问诊、针刺、艾灸、推拿等多项健康服务项目。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让医保惠民政策发挥应有实效,日前,九江学院经济学院实践队协助九江市共青城市甘露镇前山村,挨家挨户地走访当地村户,向村民宣传电子医保的便民性,耐心讲解电子医保卡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手把手教村民领取电子医保卡。

  此外,实践队还针对性地开展了防诈骗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通过生动的例子,耐心地向前山村的居民讲解诈骗常见手段以及如何防诈骗等知识。


  支教助学

  在孩子心中播撒希望的种子

“这个小车竟然还能原地旋转?这个机器人可以一直走吗?”小朋友们围着桌子叽叽喳喳地问着。这是7月1日,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赣州市大阿镇党群服务中心,为当地学生开展科普兴趣小课堂支教服务的一个场景。

  团队成员覃新鸿通过“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开启了当天的课程。紧接着,团队成员杜家骏绘声绘色地讲述了3D打印机、走路机器人、智能小车等先进科学创新技术产品。课堂上,“‘烧不着’的纸杯”、“神奇的虹吸现象”、“隔空点蜡烛”等精彩科学表演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

  6月下旬,宜春市万载县仙缘乡中心小学的四年级教室里不时传出儿童欢乐的嬉笑声,教室内三十多名小朋友手握彩笔在白纸上作画,时不时还和周围的伙伴交头接耳,不一会大家手上脸上都沾上了颜料,像一只只小花猫。这是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开展暑期下乡实践活动中的一幕。实践队员们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主题,引导孩子们将想象中的二十年后的生活展现在纸上。活动结束之余,实践队还筹集了资金,为留守儿童和村里的“五保户”老人采购了价值七千余元的书包、笔袋、书籍和生活物资。队员们期望通过赠送书籍、文具,进而激发留守儿童对书籍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走出大山,追寻梦想。


  社会调研

  掌握一手资料为乡村振兴献策

  连日来,在宜春高安市相城镇矿山水库管理局矿山村的田埂边、马路上、农家里……有一群年轻人格外醒目。“我是来自江西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暑假来到矿山调研……”村民们面对这些陌生的面孔,大都释放出善意的微笑。

  这是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开展的暑期农村调研活动,学生们进村入户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围绕粮食生产、土地利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

  为期一周的调研中,调研队学生们顶着炎炎烈日是常态,也遇过突如其来的倾盆暴雨,暴雨甚至将通村公路淹没了,但这些都不能阻止大家调研的脚步。

  “实践出真知。同学们从实践中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调研队一名老师称,这次调研不仅能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还能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大家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收获良多。

  南昌电气工程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也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十余人的师生团队赴吉安、宜春、南昌等地7个港口开展浙赣粤大运河赣江段“港口岸电、绿色水运”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记者了解到,该实践团队将通过调研结果,结合算法模型,对样本港口岸电设施的投入与经济收益进行评估,为推进水运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绿色低碳岸电供电系统建言献策。


  红色教育

  探寻红色历史,接受革命教育

  除了社会调研、田间劳作等活动外,追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也是“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军队当时有四个炮兵团,我属于其中的一个(炮兵团战士)。”近日,在鹰潭市余江区95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赵早生的家里,南昌大学儿科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聚精会神,深切地感受抗美援朝革命战士们热爱祖国、英勇顽强、不惧牺牲、敢担重任的伟大精神。

  随后,学生们走进鹰潭市余江区中国血防纪念馆,认真观看每幅图片、每段文字和每件实物。一张张、一件件展品带领大家重温了艰苦卓绝的岁月。队员们收获颇丰,满载而归,拥有了更开阔的眼界和更加坚定的内心。

  井冈山大学团委和井冈山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吉安市安福县、泰和县,通过参观红色文化遗址,重点对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人物、事件进行整理和汇总,团队成员了解了很多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发扬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践行革命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春力量

  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江西省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 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我省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从理论普及、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发展成就、民族团结等5个方面开展,全国层面共组织2500支重点团队(其中江西71支),省级层面共组织400支左右重点团队。此外,我省各大中专院校还将自行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

  共青团江西省委学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三下乡”把握时代主题、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还呈现出顶层设计科学化、实践活动常态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实践项目品牌化等特点,“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炼了意志、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获得了广泛好评,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青年的服务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稿件来源:江西晨报

稿件链接:https://www.jxcbw.cn/newsContentM?newsid=1544735301484679169

部门审核:徐道富

责任编辑:朱海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