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海萍 王梦霞)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华留学生研究生团队,于7月1日奔赴江西南昌新建县石埠镇梦飞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的芦笋基地,开展“乡村振兴考察”暑期社会实践。

青芦架下探匠心,科技赋能产业兴
留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俯身细察,指尖轻触鲜嫩笋茎,感受现代农业脉搏——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如叶脉般延伸。来自巴基斯坦的中医学专业研究生Fahad专注地听着讲解,感慨道:“这芦笋的好品质,真是来之不易。”在洁净敞亮的加工车间,留学生们见证了青翠芦笋的蜕变之旅。从清洗分级区的流水线作业,到速冻锁鲜技术的瞬间封存生机,留学生们亲见农产品如何突破时空限制、提升价值链。

智慧火花燃新思,跨界问道促振兴
实践团队与石埠镇干部、企业代表围坐一堂,展开深度对话。乡镇负责人描绘蓝图,企业代表则提出痛点。留学生们结合专业背景,迸发创意火花。来自尼日利亚的研究生Kary建议:“芦笋富含天门冬氨酸与皂苷,可否开发缓解疲劳的功能性饮品?中医药理念或可注入产品灵魂。”蒙古学生哈留娜则着眼传播:“我们可用俄语、英语制作短视频,向世界讲述这片红土地上的芦笋故事,助力品牌远航。”这些融合了中医药智慧与国际视野的建议,为芦笋产业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多语直播连世界,青春聚力振乡村
一场别开生面的多语种直播在基地展开。留学生们纷纷化身“国际主播”,热情洋溢地向全球网友推介石埠鲜笋。巴基斯坦学生法迪手持鲜笋,用流畅中文细数其脆嫩口感和丰富营养;印度小伙Tony用英语幽默分享初尝生芦笋的趣事。青春的热情与芦笋的清香通过网络弥漫开去,让世界见证中国乡村的蓬勃脉动。
留学生们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研习者,更成为联接中外、赋能乡村的青春使者。每一次多语直播的声波、每一份深加工提案的字句,都在为石埠芦笋注入走向世界的动能,亦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增添一抹独特的国际亮色。未来,这支跨越山海汇聚于此的青春力量,将继续以仁心与学识浇灌脚下的沃土,让世界听见中国乡村发展拔节生长的声音。
稿件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部门审核:周平生
责任编辑: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