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新闻网讯(通讯员 邹慧 罗易 )7月1日下午,江西中医药大学“悬壶”乐爱社会实践队前往乐平市洪岩镇槎源村陈乐平的古建筑工作室,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乐平老先生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实践队员们跟随陈乐平的脚步,仔细观摩着木头表面的图案,不自觉发出惊叹。在工作台上,十几种各式各样的刻刀铺满桌面。在经过陈乐平的演示后,实践队员们轮流上手,从最基础的“推刻刀”开始体验。在亲身体验过后,实践队员们能感受使用工具的困难,对陈乐平运用工具如臂使指,更加敬佩。

在教学过程中,陈乐平老先生双手皮肤黢黑,手指虽略显干瘦,关节明显粗大,静脉突出,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老茧,彰显着长期劳作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无声地诉说着陈乐平老先生过去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劳作和长达四十多年的坚守。

“为了传承工匠技艺,不能全用机器代替手工,因为传承需要坚守手工。”陈乐平坚定地表示会坚持使用手工雕刻木板上的图案。每一次雕刻都像在和木头进行沉默的交流,一刀一刀留下独一无二的注脚。谈及招收年轻人的情况,陈乐平表示,现在很难招到好学且愿意吃苦的年轻人。一声叹息,道出传统技艺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年轻人愿意来了解这个领域,我就很开心。”陈乐平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只要大学生感兴趣,我都愿意支持,毕竟传承需要新鲜血液。”简单的话语中,饱含陈乐平对技艺传承新鲜血液的渴望和殷切期盼。

“看到那些雕刻出来的图案,第一个反应就是震惊。陈老先生能四十多年做怎么一件事情,我能不能也和他一样,四十年如一日地学习中医呢?现在的我还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我会尽我的努力让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能’。”
稿件来源:临床医学院
部门审核:邹浪
责任编辑: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