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中新闻网讯(通讯员 彭财英 雷银香)随着9月9日下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结业典礼的顺利召开,计算机学院2025 年暑假小学期实践活动圆满收官。作为学院依托中医药数智化现代产业学院打造的实践育人品牌项目,暑假小学期自2021年启动以来,历经多年探索与完善,已从初期的院内校企合作,逐步发展为2024年起“企业遴选 - 方案制定 - 组织实施 - 考核评价 - 结业总结” 的规范化管理体系,累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三个专业数千名学生搭建了实践成长平台,成为中医药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深耕协同:从企业遴选到启动部署,筑牢实践根基
学院始终将优质企业资源作为暑假小学期的核心保障。每年围绕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严格开展承训企业遴选工作,2025年选定武汉学链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国内知名企业,共同承担 600 余名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遴选过程既规范了小学期管理流程,更通过引入企业前沿技术与实战项目,为学生搭建起“课堂 - 企业”衔接的桥梁,进一步夯实了中医药信息工程类人才培养基础。
启动环节中,学院每年定期召开暑假小学期启动大会,汇聚校院领导、企业代表、专业教师与学生代表共话实践育人。以2025年为例,副校长(正厅长级)刘潜亲临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参会并讲话,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协同支持,不仅为当期实践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更持续传递“以实践强能力、以创新促发展”的育人理念,为小学期有序推进奠定基础。
聚力育人:从教学实施到多元评价,提升实践实效
自开展以来,暑假小学期始终聚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依托中医药数智化现代产业学院的平台优势,形成 “校企双导师 + 项目式教学” 的特色模式。教学中,企业导师主导实战技能教学,结合行业需求设计中医药信息系统开发、医疗设备智能化技术应用等项目,引导学生从需求分析到成果测试全程参与;专业教师则同步衔接理论知识,通过线上线下答疑,帮助学生打通 “理论 - 实践” 转化链路。多年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其学术深造、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为保障育人质量,学院还逐步构建了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从过程表现(考勤、项目参与度)、成果输出(项目答辩、作品展示)、综合能力(团队协作、问题解决)三个维度综合评估,既客观检验每期实训成效,也为后续优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推动小学期质量逐年提升。

总结展望:从成果沉淀到未来规划,延续育人价值
每年暑假小学期尾声,学院都会分专业召开结业总结大会,通过成果展示、经验分享、表彰先进等形式,梳理当期实践收获。在2025 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结业典礼上,学院院长叶青教授、教学副院长彭琳教授与江西尚道憬呈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翔总经理共同参会,为“卓越人员” 及“项目奖” 获得者颁奖,既肯定学生成长,也感谢企业协同付出。

叶青教授在历年结业讲话中多次强调,暑假小学期不仅是专业学习的 “延伸课堂”,更是学生职业生涯的 “启蒙平台”。学院将持续依托中医药数智化现代产业学院,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让小学期成为培养中医药信息工程领域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汲取新知、明晰方向,以无畏勇气和不懈追求迎接挑战、实现自我卓越。


稿件来源:计算机学院
责任审核:彭琳
责任编辑:付淳